2012年3月28日 星期三

我們僅存的"最後",正在被破壞

在看到王家的事件
以及朋友以另一個角度端看這個事件時
http://economistier.blogspot.com/2012/03/hard-to-think-about-anything-else.html
我想要回答一個事情是:"家"為什麼如此獨特以及重要,讓人願意為自己的"家"死也不願退讓

人類學的觀點探求的是"意義"
那麼對於漢人來說"家"的意義是什麼?
我將從兩個面向回答這個問題
第一個是當代氛圍如何迫使人們把家當做最後的堡壘
第二個是漢人社會裡看待金錢與家的意義有何不同

在當代,
全球化之下企業的規模大於政府時,
政府為了讓企業繼續留在當地只能將各種法令、優惠稅金一面倒向企業,
使得政府的稅從中下階層的人民而來,中下人民越來越窮、而企業則是越來越有錢。
另一個是現在人們在生活中有越來越多樣的選擇、工作上也有各式各樣的新工作出現,
但人們反而越來越慌,因為沒有什麼工作可以做一輩子的、沒有什麼技能學了就可以吃一輩子,人們必須不斷的學習,但又不知道甚麼時候這個工作會被淘汰。
同時,工作薪水低、錢的價值(換算成能購買的東西)也越來越薄,
於是,家成為了最後的避風港,
住家裡、吃家裡,即使沒工作也有家人會支持著,
當出門就是在不斷花錢(交通、伙食及其他各種雜支)時,不出門成為了人們最省錢的方式。
人們只能待在家裡,或者是說,人們被迫待在家裡。

然而,為什麼當政府用各種方式打薄金錢、跟逼迫別人搬家產生的反應會如此不同。
漢人是最有憂患意識的一群人,
升學過程的目的是未來要做甚麼"工作"、如何才能賺更多的"錢"、活得這麼盡忠職守以及拘謹甚至賺到七八十歲還要賺,那是因為一生當中只有賺錢才能夠讓自己活下去,同時還要以備不時之需、能賺更多錢越好。
漢人為了保護自己的錢不被政府收走各種小洞都鑽,
只要去工作、基本上完全都餓不死,錢再賺就有。
而且漢人肯花一點心思跟努力哪賺不到錢,這種賺錢的專注力使得漢人在許多地區都是很富有的一群人。
即使通貨膨脹,這麼會鑽洞跟省錢的漢人一樣是餓不死的。

但是,家是不同的。
家不只是一個避風港、也是省錢的最好地方、
同時家裡面的各個角落都充滿了與家人之間相處的回憶,
家人在這個空間裡面吃飯、聊天、吵架、做各種事情,
各種互動是家人感情的基礎,人們在家裡抓住了最後的認同感。
人們不是由工作去定義自己的、而是由家來定義自己的,
理想中做為一個父母親要養兒育女、做為兒女的孝順父母(如果還能有一些能力的話),
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想的不是將來要好好的工作賺一堆錢(當然也會想)、
而是與另一半結婚之後有一個家、在裡面能夠好好的生活,
要不然即使不成家、許多人也想有一個穩定的另一半(要不然電視劇跟歌曲都賣座些甚麼),
在一個空間裡面維持兩個人的幸福小生活。

我想,
人們總是願意為了自己的家與土地站出來、
願意抗爭到最後(從樂生到王家都是),
那是因為,國家(容許建商)正在把人民最後能找到一點安全感與認同的地方破壞殆盡。
沒有了家,我們還能夠有什麼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